免费预约专车 墓园信息咨询
024-8153-8166
“十月一,送寒衣”:寒衣节怎么来的,沈阳人要知道的老传统!
2025-11-18 11:45
14
对沈阳人而言,寒衣节的老传统藏着不少讲究。核心习俗便是烧寒衣,需用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五色纸,中间夹上棉花,象征厚实保暖的冬衣,若家中有新丧者,则用白纸做衣,不可用彩色。

       “十月一,送寒衣”,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,道尽了寒衣节的核心寓意。作为与清明、中元并称的三大祭祀节日,寒衣节承载着后人对先人的牵挂,其由来和沈阳本地的老传统,是注重殡葬礼仪的市民值得了解的文化传承。

寒衣节

       寒衣节的起源可追溯至周朝,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中“九月授衣”的记载,便是最早的雏形,意为农历九月开始制备冬衣,后来逐渐演变为十月初一为先人送寒衣的习俗。唐朝时,唐玄宗正式认可这一民俗,到宋朝,烧纸衣祭祖的风俗已在北方普及,《东京梦华录》中就有当时售卖冥衣的详细记录。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传说,更让这个节日多了份悲壮的思念之情,成为寒衣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       对沈阳人而言,寒衣节的老传统藏着不少讲究。核心习俗便是烧寒衣,需用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五色纸,中间夹上棉花,象征厚实保暖的冬衣,若家中有新丧者,则用白纸做衣,不可用彩色。祭祀多在上午进行,家人齐聚坟前或骨灰安放处,除了烧寒衣,还要备好饺子、红豆饭等供品,焚化香箔与金银包袱,边烧边轻声呼唤先人的名字,告知添衣御寒。

       沈阳老辈人传下的禁忌也不能忽视:寒衣必须烧透,不能中途灭火,否则被视作心意未到;寒衣里不能少了棉花,不然会被认为对先人不敬;祭祀时家人需心怀虔诚,忌争吵、忌乱说话。此外,活着的人这天要吃碗面条,寓意暖身过冬,延续家庭的烟火气。

1对1购墓顾问 免费讲解
024-8153-8166